这样分析才有效

智者不惑的法宝

Posted by Hu Feng on November 7, 2018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地球上每个角落,每时每刻有条不紊地运作。人除了是基因和模因的生存机器,还是分析的生成机器。我们每天遇到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一个又一个决定。 怎样做出高质量的分析?《情报分析心理学》这本书为你我打开一扇窗,展示了不一样的洞见。

枪炮和玫瑰,还有什么打动你?

《情报分析心理学》这本书被誉为“情报分析的圣经”,作者小理查兹·J.霍耶尔是中情局权威理论家。 说到中情局,你是不是想到了詹姆士.邦德?硬汉、美女、枪炮、坏蛋、危机,英雄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贼,好不恩仇快意!

书中提到了中情局改进分析工作的四大功臣:

  • 谢尔曼.肯特
  • 罗伯特.盖茨
  • 道格拉斯.麦凯岑
  • 小理查兹.霍耶尔

最后一位是本书作者,是四人中官职最小的,但贡献却丝毫不逊于前三位。

霍耶尔1950年在威廉姆斯学院获得哲学学位,1951年加入中情局,在行动分局工作24年;1975年转到情报分局,1979年退休,退休前担任情报分局政治分析办公室方法论小组负责人。1978〜1986年霍耶尔撰写了大量论文构成本书的大多数章节。

本书的影响已从情报分析扩展到商业、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有一批思想的精英而不止身体的勇猛,这是中情局最打动我的地方。

做辛勤的蜜蜂还是聪明的狐狸?

霍耶尔提出了“竞争性假设分析法”(Analysis of competing hypotheses,简称ACH)概念,这是他对情报分析方法论最重要的贡献。

竞争性假设情况分析法要求分析人员切实提出所有合理的可能答案,通过相互展开竞争性比较来完成分析,而不是逐一分析可信性。

书中将竞争性假设分析法拆解为八个步骤,挑最关键的5个步骤阐述如下:

步骤一:提出可能存在的所有假设;

在列举可能假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区分“尚未证实”的假设与“已被证伪”的假设,尚未证实的假设应该一直保留,直到能够将其证伪为止。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寻找那些能够“证伪”假设的证据。

步骤二:列出支持或反对各个假设的重要证据和论据

“证据”和“论据”指的是影响到判断假设的所有因素,首先列出适用于所有假设的通用性证据,接下来单独考虑每一个假设,列出正面或反面证据。

步骤三:建立以假设为横行、证据为竖列的矩阵

这是核心步骤,具体做法为: 将各假设项横排为行,将各证据项纵排为列,形成矩阵。例如:小明喜欢小红,不清楚小红是否有了心上人,对是否向小红表白下不了决心,假设表白后有3个可能:

  • 欣然接受
  • 断然拒绝
  • 普通朋友 证据有以下五项:
  • 朋友圈没晒过男朋友;
  • 和闺蜜结伴旅行;
  • 注册了婚恋网站;
  • 曾向大白透露对小明有好感;
  • 注册了lesbian网站;

把假设和证据排成矩阵如下:

项目 假设1:欣然接受 假设2:断然拒绝 假设3:普通朋友
证据1:朋友圈没晒过男朋友 + + +
证据2:和闺蜜结伴旅行 + + +
证据3:注册了婚恋网站 + + +
证据4:曾向大白透露对小明有好感 + - +
证据5:注册了lesbian网站 + +

矩阵形式有助于衡量各项证据的“诊断价值”,这是竞争性假设分析法与传统方法之间的关键区别。

如果某项证据能够影响到判断步骤一中提出的各个假设的相对可能性,那它就具有诊断价值

比如上图中:

  • 证据1、2、3与假设1、2、3均符合,但这样恰恰说明证据1、2、3不具有诊断价值;
  • 证据4与假设2负相关,证据4就具有论断价值;
  • 证据5与假设1的对立性明显,可能是个关键证据。

步骤四:分析不同假设的相对可能性,尝试证伪而非证实假设

以假设3为例,尽管5个证据都满足,但我们却不能得出假设3必然成立的结论。

作者总结道:

人们有一种自然的倾向,那就是更注重证实他们早已相信正确的假设,并往往更重视那些支持这一假设的信息而忽视那些负面信息。

正确的做法是:以否定或排队假设的方式开展研究同时暂时接受那些无法否定的假设

证据5的存在,说明小红是女同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可以排除假设1,假设2和假设3暂时不能排除。

步骤五:讨论所有假设的相对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最有可能的那个假设

仅有支持某一判断的书面证据是不够的,除非其中也包含了已经考虑过的判断,而且给出了否定这些判断的原因。

思考当关键证据出现错误、误用或适用于不同解释时会对分析产生什么后果。

对于现有的证据或假设中的关键信息,如果出现某些变动,就可能预示事情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要对这种变化保持警醒。

在手拿锤子的人看来满世界都是钉子

芒格老先生说:在手拿铁锤的人看来满世界都是钉子。霍耶尔总结了一系列反常识的看法:

信息处理策略导致认知偏见

我们通常认为信息匮乏导致认知偏见,所以常常忙于收集各类信息,甚至忘了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强调:认知偏见指的是那些由简化的信息处理策略导致的可预见的思维错误。

“当我们说要改进思维的时候,通常只是指获取知识或信息,或者指某种应该具有的想法,而非思维的实际作用过程。我们几乎从不监控自身的思考过程,也不会与更复杂的、理想状态的思考过程进行比较。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是早知道某某就好了。某某是指某项具体的信息本身,很多知识付费项目,通过煽动群体焦虑推进项目变现,比如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喜马拉雅的“天天听好书”。 问题是:我们每天听本书、天天听好书,就一定能优化我们的信息处理策略吗?

如果信息处理策略没有得到优化,添加更多的知识只是素材,我们不能在盲目的经验积累中获得长进,而要在信息处理策略的优化中,获取力量

努力保持客观并不能确保正确的认知

我们一定带有“成见”,“成见”就是我们的阅历、经验和直觉,所以我们无法保持客观。

认知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构建而不是记录“现实”

  • 认知不仅包含着理解,也包含着意识,这是一个人们通过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为基础构建自己版本的“现实”的过程。

  • 认知存在3个基本原理:
    • 我们倾向于认知自己期望认知的东西。
    • 新的信息会被已有意象同化。
    • 即使在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之后,最初来自于模糊或模棱两可信息的刺激也仍会干扰认知的准确性。
  • 人们倾向于认知他们预期所认知的,这一点要比他们倾向于认知想要认知的更为重要。因此根本不存在“这件事的事实”这种东西,存在的只是人们从接触到的大量信息之中挑选出并认为是事实的那部分信息,以及由此形成的与问题相关的判断。(p034/235)

  • 分析的客观性(objectivity)来自尽量清楚地提出基本假定和推理(reasoning)过程,这样它们就可以接受他人的质疑,分析人员自己也可以检验它们的正确性。

在股市散户喜欢追涨杀跌,如果看好某支股票会上涨,不会马上买入,而是在其上涨时买入,因为此时的上涨符合自己此前的预期;当看淡某支股票要下跌时,常常在其真正跌了之后才卖出,因为此时映证了此前对该股趋势的判断,此时卖出符合此前的预期。

比炸弹冲击力更大的是思想

竞争性假设分析法与普通分析法的差别泾渭分明:

  • 前者的起点是一系列能搜集到的不同可能性;后者的起点是分析人员认为最可能的选项。
  • 前者着眼并强调发现具有最大诊断价值的证据和假定条件;后者很少注意到关键证据可能符合多个假设。
  • 前者强调可能性最大的假设是否定性证据最少的项;后者只关注肯定性证据对假设的支持。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竞争性假设分析法就像历史迷雾中的闪电,照亮在认知探索的征途上前行的勇者。

向小理查兹·J.霍耶尔致敬!